• 全部
  • 新闻
  • 医生
  • 科室

医院报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报道

中医特色“冬病夏治”三伏贴开始了!你“跟帖”了吗?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3日  阅读次数:  次

即将进入七月,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就要到来。三伏贴也将登场。很多朋友已经开始去中医院预约三伏贴,各家中医院将迎来门庭若市。什么是冬病夏治,如何在三伏天正确的调理身体,运用什么方法预防疾病?小编专门采访了益阳市中医医院针灸理疗科主任田马列,请他谈一谈三伏贴的功效作用。

什么是冬病夏治

什么是冬病呢?田主任说,有些病症它在冬季发作或症状加重而在其他季节不发作或症状轻,不如说有些咳嗽、哮喘、老慢支都是冬天严重夏天较轻。还有风湿类疾病都是冬病范畴。易发人群为虚寒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那夏治是什么意思呢?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天时,自然界阳气最旺盛而人体阳气也比较旺盛的时候,用一些温阳通络的治疗方法,比如口服中药或将中药敷贴在特定的穴位上以治疗某些疾病的治疗方法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目的,这就叫冬病夏治。

中医传统贴敷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临床应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 贴敷是冬病夏治疗法之一,是一种积极的防治虚寒疾病的有效方法。


冬病夏治的适应症
1.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咽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等。
2. 消化系统疾病:脾胃虚寒、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虚寒腹泻等胃肠道疾病,可减少冬季发病几率。
3. 妇产科疾病:原发性痛经、腺肌症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宫寒、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月经量少、月子伤风等。
4. 风湿类疾病: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致风湿骨关节病,如关节炎、关节痛、骨质增生,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5. 冬季特有的疾病:如冻疮,虚寒怕冷者,入冬四肢冰凉者等。
2020年三伏贴贴敷时间
初伏加强  7月6日--7月15日
头伏      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      7月26日--8月4日
中伏加强  8月5日---8月14日
末伏      8月15日--8月24日
末伏加强  8月25日--9月3日
注:三伏贴不是每天都贴,建议在每个伏期10天内任选1天使用,根据自己的症状敷贴相对应的穴位,成人每次敷贴4-6小时,儿童每次1-2小时。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1.作为一种药的贴敷,不管是中药、西药,或多或少是有些不良反应,有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水泡,这属于正常现象,如水泡较小,不需作特别处理,最好让其自然吸收;若水泡较大,应及时就医,需医生专业处理。
2.贴敷期间饮食宜清淡,少食生冷、油腻及过咸食物,少食辛辣刺激食品。(可插图卡通图片)
3.药物是刺激皮肤的,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节阴阳,贴敷时皮肤有感觉温、热,有一些轻微的刺痛,属于正常的现象,这是药物起作用的现象,所以不必要担心。但是对一些极少的患者,引起剧烈的疼痛,奇痒难忍,这个时候可以把药物取掉。
4.敷药前患者应洗澡或局部清洗,衣着宜凉爽,避免过多出汗;治疗期间如有不适需及时告知医生,如外敷时感到局部灼热、痛痒难忍,可随时揭去药膏。
5.热性疾病患者,阴虚火旺者以及孕妇,皮肤过敏或有疮、疖、痈及皮肤破损者,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不可贴敷。发热或外感风寒时,应暂停贴敷。
6.取下敷贴后,可用温水冲洗局部。不宜搓、抓、挠敷贴部位,也不要使用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专家提醒,三伏贴并非人人适宜,不能盲目“跟贴”
1. 湿热体质  有湿热体质、阴虚内热易烦躁的人不适合贴,因为三伏贴用药是热性药,如果体内虚火旺盛,再贴三伏贴无异于火上浇油。
2. 过敏体质  有过敏性湿疹、荨麻疹等皮肤问题的也不适合贴,三伏贴的药物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3. 慢性病发作期  如果是疾病发病期,建议让医生根据病情和体质,辩证施治。需要注意的是敷贴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治疗,如果正在服药,敷药期间不能盲目停药或减药。
4. 严重疾病  有严重心脏疾患以及孕妇不宜贴三伏贴。
 
敷贴地点和预约热线
敷贴地点:益阳市中医医院综合楼门诊住院楼6楼。
咨询热线:田马列  13973721238
 
专家简介
田马列,副主任中医师,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现任针灸理疗科主任,湖南省执业医师技能考试考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湖南省针灸学会理事,湖南省健康服务业理事、疼痛分会理事。2006年在东南大学进修小针刀技术,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小针刀、针灸、神经阻滞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疾病。
 

0737-4310603